搜书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搜书小说 > 匡扶汉室 > 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

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

  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 (第1/2页)
  
  话说另一头,韩嵩的书房虽布置简朴,却不失典雅,他让儿子将堆满案几的简牍纸卷挪开,请曹操入坐。在接受了九卿印绶冠服后,或许是吃人嘴短,韩嵩也一改方才的安贫乐道,开始讨好起曹操来。
  
  “嵩当初就劝刘牧,以曹公之明哲,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,其势必能灭袁绍,然后必定带兵南向以击江汉,到时候荆州绝不能抵御王师。倒不如早日与袁绍绝交,举州依附曹公,曹公必然会重待刘牧,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,可惜他不听谏,自取衰败啊。”
  
  王粲这后生不落下风,说道:“韩公,就算刘景升负隅不降,丞相依然宽宥了其子,刘琮兄弟皆得封侯,准许回兖州山阳故里,依旧能长享福祚,子孙晏然。”
  
  “丞相大度!”
  
  曹操摆摆手:“德高,今日搅扰你休憩,除了要拜君九卿之职外,还想请你举荐荆州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。”
  
  韩嵩推辞说:“嵩虽暂行大鸿胪之任,但九卿平素并无察举之权,岂敢僭职?”他抬起头看了曹操一眼,见他态度坚决,又道:“若丞相执意如此,那嵩便举两位能直言极谏的‘贤良方正’。”
  
  这韩嵩虽号称要远离官场,不好富贵,但对于朝廷典章还是颇为熟悉嘛。和茂才孝廉这种每岁都有的常举不同,“贤良方正”乃是汉朝的特举。遇上灾异之类,皇帝才会下诏令三公及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郡国守相推荐,九卿当然也有这资格。
  
  韩嵩道:“其中一人丞相见过,正是当初嵩奉刘牧之命去许都朝贡时,同行的主使,荆州别驾,零陵人刘始宗。”
  
  别驾,是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,别看秩禄才四百石,权力却很大,相当于州刺史的副手。因其地位很高,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,别乘一车,故名别驾。
  
  “原来是刘先!此翁不是刘表的死忠么?能被朝廷大用?”曹操闻言不乐,他对这个刘先印象特别深刻,那次其与韩嵩联袂出使,韩嵩和和气气,对曹操十分恭谨,刘先则相反,表现得不卑不亢,几度回怼曹操的问话。
  
  韩嵩道:“丞相有所不知,当初正是刘始宗与嵩共劝刘牧举州北附,至于他在许都朝上说的话,其实言不由衷,只是为了对得起刘牧正使之职罢了,其内心还是向着丞相的。”
  
  “原来如此。”曹操道:“看来刘始宗是荆州的‘晏婴’啊,出使则不辱君命,归府则日夜责谏其君,他如今不在襄阳和江陵,不知去往何处?”
  
  韩嵩道:“前年见刘牧二子争立,刘始宗知情势不妙,便推辞以病老,如今避于孱陵。”
  
  听到这曹操看了杜袭一眼,杜袭会意,介绍刘先的家世背景:“丞相,刘始宗出自烝阳刘氏,是长沙刺王之后,其高祖为孝平皇帝时的烝阳侯。”
  
  原来是长沙王一系,那比起刘表这前汉宗亲,刘先和当朝天子的亲戚关系还更近一些。曹操是很喜欢搞一些汉室宗亲充塞于闲差上的,好堵那些怀疑他要行王莽之事者的悠悠众口。
  
  于是曹操遂定道:“既如此,可征辟刘始宗入朝为尚书左丞,助荀文若总领尚书台纲纪。”
  
  尚书左丞也是四百石官,看似平调,其实从地方入朝中,还是在尚书台这种中枢,可谓高升了。不过目前尚书台也早就被架空了,真正的决策权,都在“丞相录尚书事”的曹操手里攥着呢。
  
  接着韩嵩又举荐了昔日刘表的“治中从事”邓义,这也是州牧、刺史手下的高级佐官,权力仅次于别驾。
  
  听完邓义的事迹后,曹操遂捋髯言:“宁折不弯,此骨鲠之臣也,可拜为侍中。”
  
  侍中名为备顾问应对,拾遗补缺,其实早就是清闲之官了。如此看来,刘先、邓义都没得到什么实质的权力,但不论如何,韩嵩可算是将自己的两位“同志”举荐入朝了。
  
  荆州人会赞他的得势不忘故朋,朝堂诸君则会夸他举荐得人,因为这两位确实不俗。而刘、邓日后也能在许都为官,与自己互为表里,间或提携下对方子弟,大家共同进步嘛!那样本是寒门的韩氏向冠族转变,就更加顺利了,或许到了下一代,真能变成“义阳韩氏”呢。
  
  韩嵩本以为自己这小小的“树党”也就到此为止了,不料曹操竟又给他送上一份厚礼。
  
  却听曹操道:“刘景升州有大能而不能尽用,而我则不然,恨不得张磔网罗,尽收主客之士。德高只举荐了两人,恨少,恨少啊!荆州的江湖之中,不知还有多少俊才呢,野有遗贤,是执政者之过也,德高,你可不能让我失职啊。”
  
  韩嵩一愣:“丞相的意思是……”
  
  曹操道:“德高方才不是提到了汝南许文休么,他当年在汝南时,与其从弟许子将(许劭)在平舆县清河之畔搞过‘月旦评’。”
  
  曹操当年还不出名时,就曾经大老远赶到汝南,卑辞厚礼,欲求得许劭一评以提升名望。
  
  许劭刚开始瞧不上这个阉竖之后的毛头小伙,只不理他,曹操按剑威胁,许劭这才瞥了一眼曹操,又瞧了瞧他手上的剑,微微一笑,留下一句让曹操狂喜的话。
  
  “君,清平之奸贼。”
  
  “乱世之英雄!”
  
  三十多年了,这十一个字依然深深烙在曹操心中,尤其是后一句,是它们在颍川、在雒阳、在酸枣汴水、在兖州、在许都、在官渡,始终左右着曹操的每一次抉择。
  
  时至今日,曹操真想再见许劭一次,然后当着面大声告诉他:
  
  “许子将,君没有看错,我曹操,确实就是那唯一能扫平这乱世的,大英雄!”
  
  只可惜,许劭死得早,十多年前就病故在流亡的路上。而他亡后一年,曹操才迎汉帝于许都……这往后曹司空、曹丞相的种种丰功伟绩,扫除群凶,许劭更统统看不见了。
  
  抛却心中的遗憾,曹操继续道:“而当初天下谈起这一类品评识才的‘拔士者’,咸称郭、许,南则许劭兄弟,北有德高的老师,郭有道先生。”
  
  韩嵩点头,他,也是被老师一句评语点拔而起的微末贫士啊。
  
  “德高传承师业,听说早年也在荆州与群贤一起核论乡党人物,擢拔了不少尚不知名的士人。”
  
  曹操笑道:“如今德高既已脱困,且为汉九卿,而我又正需要人才,德高何不在江陵重操旧评。对于那些心向朝廷的荆土冠族子弟,还有明白大势,不仕于刘表,更未与刘备勾结的客籍奇才做一一点评呢?好让我知其优劣,各尽其用。”
  
  曹操这是想在蒯、蔡垄断的荆州官场,培植起以韩嵩为首的“清流”的势力,如此才方便制衡。
  
  “这……”韩嵩听明白后,内心一时激动不已。
  
  作为郭太的学生,韩嵩最清楚不过,“拔士者”会被所评士人感恩戴德,尊敬程度仅次于举主、恩师,若真的得势了,更会备礼物回访拜谢,自称“门生”,觉得是评主的一句话让自己“登龙门”。他们得官后,报效于曹操之余,也会感激自己,今后入了朝,更少不得要照拂韩嵩的儿孙们了……
  
  但,这心思只动了一下,韩嵩抬眼看到曹操那对黑不见底的眸子,就立刻将它收了起来。
  
  “不妥,不妥,大批荆州主客士人都要成为我的‘门生’,若真如此,我便树党太过了。”
  
  《易》:曰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枝繁叶茂招人忌惮,当心被曹操事后变了心意,直接将他家这棵树砍喽。
  
  韩嵩寻思,自己倒不如将这遍撒于荆州的人情,集中在一個人身上:一个现今最需要自己扶危济困的人。如此既能避免曹操日后猜忌,以那人的才干本领,日后大概率会发达,一样能给予韩家巨大回报。
  
  于是韩嵩推辞道:“丞相谬赞了,嵩当年在襄阳汉水鱼梁洲上参与品评,其实不过是凑数,真正的评主,是家住鱼梁洲的两位贤者啊。”
  
  “一位是沔南隐士庞德公,为人清雅而不好富贵,刘牧亲自登门辟请而不就。他对荆州本地士人最为了解,总是能给他们取一个最合适的名号。”
  
  “一位是颍川名士司马德操,学识广博,离乡避难后,便与神交已久的庞德公为邻,兄事之,庞德公称他为‘水镜’,意思是有知人之鉴也。德操尝在襄阳官学教授古文经,从南阳到益州,都有人不远千里持束脩来拜师。而德操对外州之士的才干高低,尤其了然于心。”
  
  “这两位,难道不比嵩更适合来做评主么?”
  
  曹操摇头道:“诚如德高所言,此二人确实是高士,尤其是司马德操,我早就听荀公达(荀攸)提起过。于是抵达襄阳后,也派人去寻访过这两人,但司马德操已老迈不堪,我刚在长坂大破刘备,回师时就听到他病故的消息。”
  
  “而庞德公却是在三个月前携其妻登鹿门山,说是去采药,这之后再也没出过山,他的儿子也说不清去向。民间或言已死,或言隐居,甚至有说庞德公修道飞仙的……仓促间如今能寻来?德高切勿推辞!”
  
  韩嵩却是铁了心要远离这差事,叹道:“非是嵩不愿助丞相取贤,只是老朽身居牢狱数年之久,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,已不能尽晓荆州的贤才后进了,更别说新近从外州来的流寓之士。”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