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五章 财富积累 (第2/2页)
同样,民间对世家的推崇尊敬,也并非无厘头的弱智低能。。。
世家寒门之后,便是所谓豪族、大族。一群被刘秀改造过的社会群体。
他们跟寒门的最大区别在于私有田产多少有无,他们区别庶民的地方在于家中有较大规模的经商贩卖活动,也就是种地之外的财路。
他们善于经营,不同程度铺设出自身经营网络,但各种税收应缴尽缴,家里买个奴仆,招个门客佃户之类,人头税都要翻倍。
国家、地方的官员都喜欢他们。若是遇到一些不上三的主,分分钟从他们身上割层肥油。
东汉社会氛围从不刻意提倡经商,但经商之人从不稀缺。地是死的,商是活的,走商到底比种地多赚。
但面对上层他们非常弱势,所以他们大多也非常执着自家在民间的名誉声望。
因为经历过血的教训,他们发现,除了乡亲爷们,已经没人能给他们真正的护持了,而他们想完成阶层跨越,也同样离不开民间的声誉声望。
商人不劣,事出有因。
到了庶民就没什么说了,有大汉户籍,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以村落为基础,以家族为中心。
期待后辈中出现跨越阶层之人,不过比较大的可能是抱团生活,当族中出个善于经营之人时,大家围着他成为大族。
而这些阶层之外,还有一种比较高端的存在。那便是拥有大规模经营商队,或者收拢了大量大族豪族的世家。
豪门世家,各种有钱,极端重视名望,为名死,为名亡,各种腰粗,不解释。
由线成环,环环相扣,最终形成一个丰满立体的社会形态,由庶民至皇帝,各自都有各自属于‘人’的定位。
或许其中少不得龌龊,但东汉从来都不单薄简陋。
有糟粕,也有精华。
至于东汉末年的大汉皇室,没啥说的,取其糟粕,去其精华,牛逼无极限,玩出个民不聊生,天下大乱,基本无法避免。
如今刘沧想要东山饲畜,若说荡事省钱,还真轮不到村里出头。
有蔡邕在后面站着,只要吃苦耐劳,自然会有积蓄。
而同样也是因为蔡邕,如果刘沧守村里规矩,给村里分利,那已经完全不是跟村中互利互惠,相互依存。
村中是要记他的好,传他良名,助其增长名望的。
族老脸色有点发黑,心里有点憋屈,这娃子,翅膀是要硬咯。。。
“行吧,想折腾你就折腾看看,村人谁敢给你添乱,老夫定会严惩。若是需要人手,跟老夫知会一声,老夫自会给你寻些把式好的。”东村族老思索片刻,对刘沧说道。
憋屈归憋屈,但怎么说也是咱乡里的娃子,更何况跟自家有亲,传他之名也不亏本。族老心态却是逐渐平缓下来。
“哈哈,某现在可没余钱寻人帮手。”眼看事情说定,刘沧乐道。
“只要肯下力,余钱早晚会有。若遇事急,尽管开口,老夫给你记着便是。”族老沉声,此时两人气氛倒是和谐。
“谢族老关心,某先折腾看看。楼桑乡勇也不可能总让他们围着我家小院打转。”刘沧笑道,族老脸色再次一变。
‘该死,忘了这茬。不行,好事不能全让楼桑占尽,还需从长计议。’
“行吧,绣娘既入你刘氏,我东村怎么也不能让娃子冷冷清清离家,伱们也收拾一下,今晚东村摆席,村人热闹下,总不会再说老夫欺人了吧?”
事情谈罢,族老起身欲离,不想跟刘沧相处,这娃子忒不会哄人。
“族老,这不好吧?今日村中多有伤病,不若改日由某操办?”起身送族老出门,刘沧随口说道。
不想跟这老家伙多处,说话做事,束手束脚,忒是麻烦。
“呵呵,我东村儿郎,些许小伤,还能耽误饮酒?”族老语气平淡,嘴角却是挂起诡异笑容。
刘沧本想再说点场面话,赶紧送走老头,再跟绣娘多腻歪一会。
结果侧眼撇见老头笑容,顿时感觉头皮发麻。
‘不好!这老家伙,还要搞事情!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