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书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搜书小说 >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> 第214章 何谓朋党

第214章 何谓朋党

  第214章 何谓朋党 (第1/2页)
  
 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,赵海平陷入沉思。
  
  官军刚一进山,茶匪就已经插翅而飞了?
  
  这合理吗?
  
  赵海平也算是一个对古代战争了解颇多的现代人了,发生这种情况,显然不合理。
  
  古代战争中,信息和情报,是至关重要的。
  
  许多兵书里面都有关于信息和情报重要性的战术,知己知彼、百战不殆,这是古今名将的共识。
  
  一名合格的将领,在对敌之前,放出大量的细作和探子去探察敌情,尽可能多地掌握对方的信息,这都已经算是基本操作了。
  
  但是,古代的信息传递,是很受限制的。
  
  毕竟古代也没有手机或者电报这种通讯工具,除了极少数情况可以用飞鸽传书这种办法,绝大多数情况,还是要人来跑腿。
  
  不管是传口信还是送信,总要有人时刻盯着周围的情况、时刻往来传递信息。
  
 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,赵海平并没有想太多,只是大兵压境、直接进山。
  
  原因很简单,在古代这种落后的通讯方式下,就算茶匪派到外面的哨探发现大军进山了,跑回去通知茶匪,而茶匪们再一起跑路,也总要有一定的时间。
  
  官军总能揪住他们的尾巴一顿痛打。
  
  但现在,官军压根连茶匪的影子都没看到。
  
  这说明什么?
  
  赵海平冷静下来一番分析,得出了一个让他有些无奈的结论:“这说明,茶匪的情报系统,碾压官军?
  
  “可是,凭什么呢?
  
  “茶匪的人数没有很多,不可能大量地放出哨探来监视官军的动向。
  
  “难道说……
  
  “是有其他人给他们通风报信?
  
  “而所谓的‘其他人’,多半就是这附近的百姓?
  
  “开什么玩笑,百姓不帮着官军,反而帮茶匪?”
  
  赵海平一番分析,得出了一个让自己也感到离谱的结论。
  
  这些茶匪凭什么跑得这么快?除了附近有大量百姓给他们通风报信之外,也没有其他的解释了。
  
  而且一旦想通了这一层,莫名觉得还挺合理的。
  
  要知道,这伙茶匪最初是走私茶叶的,本身不过是请了一些凶人做押送,因为跟官差起了冲突、杀了人,这才被迫落草为寇。
  
  他们转战多地,却能够屡破官军,这其中固然有为首的那个赖文正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原因,固然有官军战力低下的原因,但更关键的,恐怕还是情报工作方面的差距。
  
  官军战力再怎么低,那也是跟金人相比的。
  
  打打普通的土匪,还是不在话下的。
  
  之所以屡战屡败,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始终都在茶匪的主场打,茶匪本身就有巨大的情报优势。
  
  大量官军上山剿匪,茶匪们就光速跑路了,让官军扑一个空;等官军无功而返了,茶匪却能救助一些落单的官军痛击。
  
  在这种情报能力的差距面前,可不就是很难打么?
  
  至于为什么许多百姓反而站在茶匪这一边?
  
  其实想想这些茶匪最早为什么落草为寇就知道了。
  
  他们为什么不做正经的茶叶生意呢?是因为不喜欢吗?
  
  当然是因为当时齐朝的茶叶生意太难做了,茶引实在太贵,而且一路上还要被各种官员给层层盘剥。
  
  所以这些茶匪才铤而走险,做起了走私的生意。
  
  对于当地的百姓而言,相较于那些吃拿卡要的官差,反而是这些茶匪对他们而言更加亲近。
  
  毕竟这些茶匪,不同于齐朝其他的那些强盗性质的团伙。
  
  有些落草为寇的强人不事生产,想要大块吃肉、大碗喝酒,就只能以抢劫为生,自然会让周围的百姓唯恐避之不及;但茶匪不一样,他们有自己的收入来源,就是运卖茶叶。
  
  在这种情况下,百姓们反而更偏向茶匪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  
  “所以……想要剿匪成功,就得想办法切断茶匪与周围百姓的这种联系。
  
  “……也不对。
  
  “这似乎不可能做到,我没那么多时间。”
  
  赵海平的第一反应就是,自己好好整顿一下这里的官场,然后再推出几项好的政策,让这里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。
  
  这样一来,他们应该就不会再去支持茶匪了。
  
  但转念又一想,这固然是治标又治本的好办法,但时间太长,见效太慢了。
  
  很多百姓跟茶匪勾结,这已经是一种惯性了,就算他们的生活变好了,在三五年之内,这种义气关系也仍旧是存在的。
  
  到时候只要官军大举进山,茶匪们还是会第一时间跑路。
  
  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当然没问题,但此时赵海平扮演的虞稼轩实际上是救火队员,朝廷怎么可能等几年去解决一股茶匪?
  
  虽然谁都知道把一个地方治理好、让匪患绝迹是上策,但这上策见效太慢,没几个人能等得起。
  
  “所以,得换个思路。
  
  “官军大规模进山会被发现,会有百姓去通风报信。而且,大量的官军集结,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,这就给了茶匪们逃跑的空档期。
  
  “所以……这道题的解法跟之前五十骑劫营是一样的。
  
  “兵在精,不在多!
  
  “把主要的官军留在城中,同时精挑细选出一批精锐,暗中进攻。与此同时,再派出几队人手堵住下山的路径,或许就能将这伙茶匪给击溃。
  
  “哪怕不能尽数歼灭,但只要能抓住首恶,这股匪患应该就算是平定了。”
  
  想到这里,赵海平的念头瞬间通达。
  
  他再度开始试炼。
  
  ……
  
  【距牛渚之战:8年】
  
  楚歌的视野中再度出现这行提示。
  
  这意味着,他又可以检验自己新政的成果了。
  
  这次对于王文川的新法,楚歌没有再去改动具体的条文,因为他很清楚,纠结这些条文的细节没有意义。
  
  历史上的王文川已经是一个有能力、有智慧的官员,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洞见是很清晰的,解决方案从表面上来看,也是很全面的。
  
  但一执行起来,就跟预期中的情况查了十万八千里。
  
  所以,楚歌一番分析得出结论,要改革,先要澄清吏治。
  
  只有手下的官员都是一群清正廉明、能干实事的官员,新法才能按照王文川的预想推行下去。
  
  否则,下边的这些官员就只会唱歪经,用新法来给自己牟利,并最终让王文川来被这口最大的黑锅。
  
  之前楚歌提出整顿吏治的方法,并不复杂,一共两条。
  
  第一是加强官员的政绩考核,第二是减少官员的恩荫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